11月28日,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,使用郭守敬望远镜(LAMOST)发现一颗68倍于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,被称为理论上“不可能”的黑洞,由此打破此前的望远镜观察记录。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《自然》杂志上。

黑洞
恒星级黑洞,通常认为是一定质量的恒星寿终正寝,引力坍缩的结果。不过,依据此前的理论分析,恒星演化很难形成20倍以上太阳质量的黑洞,因为质量会在坍塌的过程中大量流失。而这颗“不可能”的黑洞则达到了68倍太阳质量。中国团队首先发现后,地球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,位于夏威夷的10米凯克望远镜和位于西班牙的10.4米GTC望远镜也跟进确认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(LIGO)也曾“听到”遥远的两个恒星级黑洞并合成为一颗接近80倍太阳质量的新黑洞所释放的引力波,而此次则是科学家们“看到”了如此规模的黑洞就存在于我们的银河系中。